六汪镇 - 基本介绍
沿革
1958年,建六汪乡,以居于乡中心的六汪村而命名,属胶南县丰台区。同年9月,六汪、柏乡两个乡合并成立先锋人民公社,后改为六汪人民公社。1976年从六汪人民公社分出原柏乡乡的31个村、32个生产大队,建立柏乡人民公社。1984年行政区划改革时,建立六汪镇。2001年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撤销市美乡,花沟、店子、李家前夼、徐家前夼、野潴、夏家庄、大庙口、小庙口、柘涧、下庵10个村划归六汪镇,时辖43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
地理位置
位于胶南市西北部,东临铁山街道办事处,西靠诸城市,南接大村镇,北连胶河经济区。总面积121.78平方公里。省道泰(安)薛(家岛)公路、市道黄(山)大(村)公路纵横越境,距黄岛前湾港码头35公里、青岛国际飞机场65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铁山入口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自然状况
全镇共有10040户,人口321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2人(傣族2人、满族2人、阿昌族2人、僳僳族1人、达斡尔1人、锡伯族1人、白族1人、蒙古族1人、朝鲜族1人),全镇姓氏有刘、樊、陈、武、王、单、管等80多个。
历史古迹
六汪镇 - 经济状况
六汪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招商引资、镇驻地经济、农业建设三大经济工作重点,全镇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5.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6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50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02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5.1%、27.9%、7.9%。财政收入10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69元,分别同比增长22.6%、28.4%、14%。
工业该镇工业以机械制造业、建筑业为主。青岛飞超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是该镇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于1999年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工业企业制度;于2000年3月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年产塑钢门窗8万平方米,年产10大系列98种规格的减速机5万台,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占本省市场份额的38%;于2004年利用闲置土地新建了飞超起重机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318万元,年可生产起重机械200台、电动葫芦10000个,实现了结构的优化调整与规模的扩张膨胀。全镇工业企业76个,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2个。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6.6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6.42亿元,上缴税金3416万元,利润总额3285万元。
私营经济
全镇以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2005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累计达到82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15户,个体私营企业税收1472万元。
招商引资该镇抢抓战略机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依托临港产业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镇驻地三大招商平台,围绕“三个增收”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2005年,全镇实际利用内资429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9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00万美元,到帐外资113万美元。一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开展了“二次招商”,先后引进了青岛麦健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牛化学有限公司、青岛海孚气体有限公司、青岛盛泽化工有限公司、青岛佰佳得服装有限公司、青岛腾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青岛启纪机械有限公司、青岛致远食品有限公司等项目。
二是在临港产业加工区突出开展了产业链招商、通用厂房招商,引进了海尔配套项目—青岛海瑞五金有限公司,在临港产业加工区购买整栋标准厂房8000余平方米。全镇在市两大园区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40多家。三是在镇驻地突出开展了农业招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先后引进了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9家,带动了镇驻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创新招商机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招商引资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05年,全镇在市两大园区引进的企业所实现的增值税超过镇驻地企业,引进的建筑运输企业实现财政收入达80多万元;在镇驻地引进的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带动了茶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500多人。
小城镇建设
该镇于1998年被胶南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7处重点小城镇之一。1999年该镇把镇驻地主街道丰台路两侧的黄金地段进行拍卖,对7000平方米的旧房进行改造,新建二层商住两用楼35栋,镇驻地面貌显著改善。同时,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镇投资500万元,打通了驻地规划区内总长3公里的2条街道,对镇驻地主街道统一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铺设彩色道板3000平方米,美化了镇驻地中心河。2004年,由山东省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六汪镇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获得了胶南市政府批准,新的规划控制区域面积达4平方公里。2004年,完成了下河山供水工程,新建拦河坝1座、灌溉扬水站1座、机房5间、大口井1眼、渗渠1处、高位水池2座、铺设输水管3.5公里,有效改善了镇驻地的人畜吃水条件。
六汪镇 - 社会事业
教育坐落于该镇的市属中学“胶南市第九中学”于2000年撤销。2002年该镇在镇驻地设中心中学一处。全镇现有中心中学1所,于2003年被评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中心小学1所,于2001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和“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村办完全小学5所(法家庄小学、花沟小学、墨得水小学、劝礼小学、大庙口小学),其中墨得水小学于2004年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法家庄小学于2005年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有中心幼儿园1所,于2005被评为“青岛市农村示范幼儿园”;有村办幼儿园8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2005年,全镇共有公办教职工258人,农村幼师52人;共有小学在校生1457人,初中在校生1126人,入园幼儿571人。六汪镇于2002年获“青岛市教育示范镇”、“青岛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在五道口处新建了青岛保税区希望小学一处,于8月对劝礼小学、大庙口小学进行撤并。
文化
2005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有线电视入户率52%。百户拥有电话64.5部。文化、宣传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成立了花沟村秧歌队、东抬头村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团体,精心组织参加了胶南市民间艺术汇演,并连续多年获优秀组织奖。
卫生该镇有胶南市属医院(胶南市第六人民医院)一处,分为卫生院和精神病医院,该院共有床位93张,职工6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人,共有职能科室3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5个,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6。全镇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4处,2005年有7处通过胶南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验收。
幼儿教育一支独秀。六汪镇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从幼儿抓起”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管理力度,使学前教育得到了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2000年青岛市、胶南市教体局先后在六汪镇召开了学前教育现场会;2002年,六汪镇教委被评为青岛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现在,全镇幼儿入园率已达到98.3%,全镇10处幼儿园中,有9处是青岛市农村一类幼儿园,2处是胶南市村级样板园,中心幼儿园被评为胶南市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胶南市绿色幼儿园等荣誉称号。
义务教育稳步提高。义务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镇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全部达到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6.3%。2001年,六汪镇被评为青岛市义务教育示范乡镇。次年,中心中学被评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中心中学还先后被评为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胶南市新一轮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胶南市电化教学示范单位;中心小学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胶南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胶南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胶南市课外文体示范单位;全镇5所村级小学中有一处是胶南市规范化学校,5处胶南市村级精品学校,同时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通过了青岛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验收。
成人教育发展迅速。为适应构建“大青岛框架下的功能新区”,六汪镇成人教育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始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形成以成人教育中心为中心、村村都建有农技学校的教育网络。学校坚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坚持“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的管理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仅2004年,全镇引导性培训113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95人,其中有36人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电焊工资格证书,并全部找到了合适的工作。2005年,成教中心又开办了电焊班、农产品经纪人班等技能性培训班,共培训人员169人,举行开放教育学习培训班培训24人。同时,要求参加各种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慕名纷至沓来。可以说,六汪镇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方兴未艾,为当地经济建设、为广大农民迅速步入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镇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六汪教育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六汪镇党委政府坚持教育的战略发展地位,坚持教育是“一把手”工程,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党政联席会坚持每月一次研究教育问题制度;坚持人大代表每年一次视察教育制度;坚持政府向人大每半年一次汇报教育工作制度。并配备了得力党政干部分管教育,加大了党委政府的工作力度,促进了六汪镇教育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六汪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210余万元对校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建设。其中,投资30万元异地建成花沟小学;筹资27万元改建了法家庄小学和大庙口小学,投资20万元新建墨得水幼儿园,筹资6万元改建了徐家前夼幼儿园。同时还筹措专项资金116万元为学校幼儿园配备了各种教学设备,现在全镇共有微机143台、多媒体教室2个;图书70955册,中心中、小学图书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村办小学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中心小学的教学仪器达国家一类标准,所有村级学校都达国家二类标准;所有的幼儿园的教学设施都达到或超过青岛市标准。另外,为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去年冬,镇政府又投资8万元为小学配备了2辆班车用于接送学生上学,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六汪镇中心中学新学期“青蓝工程”正式启动
为切实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尽快提高新岗位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9月11日,六汪镇中心中学正式启动新学期“新老教师结对子”帮教的“青蓝工程”,并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结对”仪式。
“新老教师结对子”,即学校安排德才兼备的教师为“导师”,采取“一对一”帮扶形式,一名“导师”帮教一名年轻教师,以老带新、共同促进。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严格了新老教师帮扶制度,并组织新老教师共同签订了帮教合同。合同中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责、被指导教师的任务以及帮教效果的考核办法。指导教师要在上好教研课或各级公开课、撰写经验论文或总结、试卷分析等方面对结对教师予以指导,且每学年互相听课不少于40节,被指导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案由指导教师审阅、修改、签字后方可使用等。这些具体的量化标准为新老教师的帮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为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奠定了基础。
六汪镇 |
基层组织建设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下半年开始,全镇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牢把握群众标准、实践标准,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党组织和党员认真开展集中学习与自学,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并立足岗位职能,深入开展了以送法律政策、送科技服务、送义诊、送贷款、送“家访”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圆满完成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活动。
在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村党支部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突出茶叶、黄烟、畜牧等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突出落实村级事务“四权”决策机制,全面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不断创新和丰富“双联”活动方式,深化“双联”活动成果和内涵,开展了“六联”活动,即:站所联村、农村党员干部联普通党员、富裕党员联贫困党员、非流动党员联流动党员、年老党员和青年党员互联、党员联户,有效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实现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深入开展了清理农村“三大堆”活动,推进了“村容整洁”目标的实现。
组织建设
200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了村党支部和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镇共设39个农村党支部、43个村民委员会,共有农村党员1388人;同年9月份完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共设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32人。
制度建设为不断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村级组织“4+X”管理模式的施行意见》,由村党支部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实施决策监督权,建立了充分体现党支部领导的决策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效、充满活力的村级事务决策“四权”机制。二是深入落实了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审接制度,规范统一村务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方式,并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继续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农村财务代管中心每月一次进村现场审查接帐。审接结束后,填制农村财务审接表及农村财务公布榜张贴公布。三是逐步建立农村干部工资保障管理制度,出台了《六汪镇农村干部工资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干部工资采取以村为主,上级财政定额补助的办法予以保障,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